大力弘扬 的婚嫁观念

时间:2021-05-15 作者:小刀29860943 来源:漂亮女人网
在农村,婚丧嫁娶作为传统礼仪习俗而备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婚丧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风气使然,红白喜事花费攀比现象严重。在300户人家中,有273户认为婚丧支出偏高,197户需要借债办红白喜事,而借债款额在5000元以上的达138户,许多农民不堪承受。   通过对广水市杨寨镇方店、同心、余店等6个村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存在着的畸形奢侈消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婚嫁大操大办,消费盲目攀比。现在农村青年结婚不顾家庭实力,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摆阔气讲排场的现象日益严重。一次结婚费用,一般要花万元以上,甚至不惜借钱结婚,主要是送彩礼、购物品和摆酒席。杨寨村小杨湾一个收入并不宽裕的青年农民结婚,花费两万元,其中一万元给女方彩礼、置办嫁妆、请酒席;男方买家具、家电,请酒席花了一万元。酒席16桌,大约每桌300元,用了几十条烟,百把斤酒。他感叹道,农村时下就是这样子,结婚都要花这个钱。他年迈的父母只能摇头苦笑,他们靠种田过日子,全家辛辛苦苦攒了好多年,这一下就用光了,而且家中还有个小弟弟正在上学,将来也要结婚成家。周围几个拉家常的乡亲也是你一言我一语,毫不隐讳地说:从说亲、走亲到出嫁结婚,一般都要花两万多元,比如新娘10套衣服,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还有冰箱、彩电、摩托、沙发、组合柜,还都要请小轿车接亲。当然,这些都不包括为结婚而盖房的钱。如此算来的话,男方总需要各种花费2万元左右,有的人都要借债办婚事。这种结婚,造成了一部分农村青年婚后经济困难,削弱了对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而且高价媳妇常常使家庭不和,夫妻反目,形成社会稳定隐患。   二、奢办丧事盛行。为尽孝心“死要面子”。在调查途中,有一处马路上撒的满地黄纸钱,一二百米长,纷纷扬扬,甚是壮观。一打听,说是刚刚走过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据村民李某谈到,农村办个白喜事起码花上三四千元,场面做的大的会花上近万元,包括安葬费、酒席费和一些迷信活动费等。现在不少农村推行了火葬政策。但是多数农民仍安排“土葬”,即便少数农民将死者火化后,还是把骨灰装入棺材埋葬,出丧时举行隆重的“穿棺”仪式,子女儿孙披麻带孝,烧香磕头。有些农户还向棺材内投金银纸币,在送葬路上扔钱,名曰“铺金盖银搭银桥”。一般丧礼会请道士唱班,唱个1—3天,六七个人,一天出场费300元左右,还得烟酒饭菜好好招待。在埋葬以后,还要给死者立碑,举办“五七”、“白日”、“满孝”等祭奠活动,并买一些专门为死者扎糊的纸马、纸人、纸电视机、纸轿车等祭品在坟前祭烧。其实有的老人生前都不被赡养,孤苦伶仃,死后儿女给自己讨个好名声,不惜重金替自己装脸面。奢办丧事不仅自己耗费了大量钱财,而且毒害了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   对于这些农村畸形消费,社会上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有些人则认为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甚至将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县乡政府对其危害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这种畸形消费存在诸多危害,不仅使手头并不宽裕的农民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使不少陈规陋习泛起,对社会风气、精神文明造成负面影响。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把移风易俗当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合理消费。不要把婚事办得排场体面误解为富裕文明的象征,不要把出丧轰轰烈烈误解为孝顺有道,就是“传统美德”。乡村干部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倡导文明婚礼,不大办宴席,大收彩礼,把钱投入农业生产;要提倡“厚养薄葬”,尽自己能力扶养,让老人有生之年享儿女福。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