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养生学的认识

时间:2022-04-14 作者:日久情人节 来源:漂亮女人网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56132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生理功能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五脏一体观与形神一体观。

五脏一体观:人体是以心未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形体官窍,再通过经络连接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形神一体观:形体与精神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病理变化的整体性

中医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时,善于从整体出发,去分析局部病理变化的整体反映。

如内脏有病可以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分析形体官窍病变时,认为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脏腑之间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如肝疏泄功能失常,不仅肝本身出现病变,常还会影响其他脏腑,如影响脾则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影响心神则见烦躁不安或抑郁不乐;影响肺气宣降则见喘咳等。

形神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3)诊断防治的整体性。

如“视其外应,以知其脏,则知所病”(《灵枢·本藏》)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灵枢·终始》)

(4)养生康复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对人生理、病理、防治的影响

季节气候: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谓之平脉。(《濒湖脉学》)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素问·脉要精微论》)

昼夜变化: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人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

地域气候

如水土不服。因地制宜等。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1.病、证、症的概念

病:疾病,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如感冒,胸痹,痢疾,消渴等。

症:症状与体征的总称。症状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体征如舌苔、脉象。

证: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病理生理变化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和病变趋势及转归等病机本质。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

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1)辨证:即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势,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辨病因:探求疾病发生的原因。如患者自觉受寒后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紧等症状和体征,辨别病因为外感风寒,诊断为风寒表证。

辨病位:分析、判别以确定疾病的所在部位。如水肿病,若全身水肿而以头面、眼睑明显者,为外感风邪所致,称为“风水”,病在表;若腰以下水肿,以下肢为重,多为脾肾机能失调所致,病在里。

辨病性: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病因性质和机体阴阳失调决定病证的寒热。

辨病势: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疾病一般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如外感热病分为六个病期: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温病学家用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代表温热病和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内伤杂病传变,《内经》是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表述,现在趋向以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表述。

(2)论治(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因证立法:依据证而确立治则治法。如风寒表证,当用辛温解表;风热表证,当用辛谅解表。

随法选方:依据治则治法选择相应的处方。治疗手段分为药物疗法(内服、外服);非药物疗法(针灸、推拿等)。处方是在选定治疗手段的基础上,依据治法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药物处方包括方剂及其药物组成,注明剂量,制作方法,服用时间等。

据方施治:按照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实施。

(3)辨证与施治的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与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归宿。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

3.辨证论治的运用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同一疾病,不同的证,用基本不同的治法。如麻疹在不同疾病阶段表现不同的证,故初期当解表透疹,中期清肺热,后期滋养肺阴胃阴等不同治法。

异病同治:不同疾病,相同的证,用基本相同的治法。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病变,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均可出现“中气下陷”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故皆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治疗。

热门关键词